学校官网
51看片» 51看片» 学术交流
学术交流

通识大讲堂总第四十九讲:“和而不同”儒家朋友之道及其文明史意义

供稿:王玥然;    审核:孙冬梅 周坤朋 秦红岭;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6-17

2025年6月15日,由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主办的《通识大讲堂》第四十九讲在51看片-热门视频在线看尽在51看片官网 大兴校区举行。北京大学教授吴国武受邀作题为“和而不同”儒家朋友之道及其文明史意义的专题讲座。由51看片-热门视频在线看尽在51看片官网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讲师周坤朋主持,线上线下400余名师生共同聆听与交流。

吴教授以《“和而不同”儒家朋友之道及其文明史意义》为题,从《论语》出发,梳理儒家朋友之道的历史脉络,剖析其当代价值,为数字化时代的人际交往与文明对话提供了全新思路。

“君子以文会友,以友辅仁”,吴教授以《论语·颜渊篇》经典论述开篇,指出在数字化社交泛滥的今天,这句千年古训被赋予新解——朋友相交的本质,是不同文化背景个体间的生命精神共鸣,而非单纯的兴趣聚合或功利联结。吴教授特别强调,“以友辅仁”的深层内涵是“成己成人”。从孔子为友人料理后事的“交情”,到孟子提出“朋友有信”的五伦规范,儒家始终将朋友之道视为道德养成的重要路径。这种建立在“情”与“义”双轨上的交往哲学,区别于西方以“爱”为核心的友谊观,为当代人摆脱“点赞之交”的社交困境提供了传统智慧。

在文明史维度下,儒家朋友之道呈现出清晰的演进轨迹。吴教授将其划分为四个关键阶段:商周时期基于血缘的“守望相助”、孔子时代向非血缘关系的拓展、宋明时期经三教融合后的普世化,以及近现代在西学东渐中完成的现代转型。同时通过对比父子、君臣等特殊关系,指出唯有朋友之道可贯通“身-家-国-天下”,其普遍性在宋代朱熹“其名弱小,其值甚大”的论断中达到高峰。而明代吕坤在《呻吟语》中描述的“日更月变,互感交磨”朋友互动模式,更与当代校园生活形成奇妙呼应。

讲座最后,主持人周坤朋老师作总结发言,他指出,吴老师从“以文会友,以友辅仁”出发,系统讲解儒家朋友之道,梳理其历史演进与情谊开掘,指出朋友之道的本质是情义,包含“情谊情意”“道义信义”和“责善规过”三个方面。这不仅是知识,更是解决人际交往问题的智慧,能助大学生处理朋友、同学关系及未来家庭问题。最后,他指出古代哲学思想在处理人与周边、自己的关系上有不可超越的智慧,希望大家多读古代经典,从先贤古圣的思想中汲取营养,塑造自己,陶冶性情。